文/蔡秦亮
这几年很少坐硬座车了,因国庆中秋双节临时返家,买不到卧铺,不得不买了一张硬座票。
从株洲乘上K138次列车,就见我前面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,用行李车拉着一只硕大的旅行包,长度超出了列车过道的宽度,有些碍手碍脚的。老人于是先让到了一边,我急忙拖着行李箱走过,找到座位后,将行李箱放到头顶上高高的行李架上。安坐下来,就见和我同样戴着口罩的老人也安详地坐到我对面,对我和善地笑了笑。
简单招呼后,我约略知悉老人已经76岁了,是去泰州去吃外孙喜酒的。
漫长的旅途有些无聊,我摘下口罩吃完了自己煮的几个五香鸡蛋外加一罐啤酒腾出桌面后,就见老人拿出一桶泡面撕开,有些一瘸一拐地走向车厢的一头。想到这样一个70多岁的瘸腿老人,要和我们一样熬过一个不能好好睡下的漫漫长夜,我心念一动。待老人端着泡好的桶面回来,便问他为什么不买卧铺,老人忙说小孩给他买了的,被他退掉了。再问他为什么退掉,老人笑笑说是因为他睡得晚,卧铺车厢10点多就会熄灯,他不习惯,他喜欢硬座车厢到天亮都亮着灯的感觉。
老人也摘下口罩,我清晰地看到了他那十分瘦削的脸,他一口口吃完了那碗老坛酸菜面,再起身将纸碗丢到车厢一侧的垃圾桶走回。他手腕上带着一块七八十年代常见的金属表。
再次的交谈中,我得知老人是湖南常德人。我有些奇怪他这么大年纪出来没有一个陪伴的,就问他你老婆没有陪你一起出来吗?老人淡淡道:“死了。”然后轻轻补充说,“死了四十多年了!”
在我有些诧异的神情下,老人告诉我,老婆在他们刚结婚没几年就病故了,他就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,把唯一的女儿拉扯大,直到现在四十多年来都没有再婚。
这让我听得有些惊讶,问他为什么这么多年不重组家庭。老人轻轻摇了摇头道:“养不起哟!”他告诉我,重组家庭女方一般都是带着一个孩子的,那个年代自己本身就拖老带小的,一家人都吃不饱,哪能再增加两口人的负担呢!再后的交谈中,大略得知老人年轻的时候在外面打零工赚钱养活一家人,后来年纪大了就在家种地维持生计。
夜深了,老人果然没有合眼。列车过九江后,老人去上厕所,上来了一个胖大汉带着猪拱拱口罩,一屁股坐到我对面就打起盹来,占据了两人座的大半座位。我身边的座位旅客刚下车,我赶紧侧着身舒服地搁起双脚微微打盹。老人刚上完厕所回来,见状默默地站到一旁。我从半迷糊的状态醒来,赶紧收起双脚,招呼老人坐到我的身边。
夜里困得实在受不了了,我跑去问乘务员有没有卧铺补,乘务员头揺得像拨浪鼓似的,说这大过节的根本别指望。失望地走回来,看见三人长椅上有仰面横躺的、二人短椅上弓得像虾的、垫着行李箱隔椅架桥的、钻到座套下以套作被的,歪着头的、靠着壁的、蜷着腿的、直着脚挡着过道的,更有甚者,干脆在过道上铺着被子蒙头大睡的,一幅幅列车倦睡众生相……
我们面对面的二人短椅上,在频繁的上下客中坐满了四个人,有一种蜷缩得很难动弹的感觉。坐在我身边的老人似乎一动未动,似乎一夜无眠。
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黎明,就见老人拿出毛巾去洗漱过后,再拿出一罐八宝粥,开罐吃了起来,还吃了一些外壳炒得焦黑的、一看就知道是家中柴火锅炒的花生。小桌上还放着一只足足有小茶瓶那么大的很旧了的塑料水杯。老人不时旋开盖喝上几口。我告诉他以后最好要换掉这个杯,因为塑料杯被滚水烫过后有毒,老人无言地笑了笑。
老人能清楚地知道每一个站到站的提早与晚点,他会从网上百度出列车时刻表,然后看手表对照。他告诉我,比较过几趟去泰州的列车,由广州发车的那一趟是夜里4点多过株洲,等车显然不便,何况他还要从常德赶来。他常年在外打工,一只大腿也是工伤致残的。他的常德话我听不全懂,只能连估带猜。拉得一些闲话后不觉已是八九点了,推着餐车的服务员一叠声叫着“快餐优惠,10元一份”,老人依然是从方便袋中拿出一碗桶面,再次泡着吃了。
还没到扬州站,听着乘务员报“扬州快到了”,老人顿然紧张起来,不顾我说泰州还在下一站不要着急。他拉开座套,颤悠悠踩了上去取那个沉沉的大旅行包。我连忙招呼靠得最近的戴猪拱拱口罩的壮汉协助接着,就见老人已经稳住身,将大旅行包放了下来。
看着鼓鼓囊囊的一包东西,我忙说“这提着走你哪吃得消,为什么不搞一个有轮子的大旅行箱来拖着走?”
老人道“没事”,马上从座位底下拿出我上车时见到的行李拖车,将大旅行包搁上,再用随车背带勒紧。
我再道:“这么沉的东西带在路上,现在都没人愿意这么吃苦了,发个顺丰快递就完了”。
老人苦笑了一下,也不辩解。
我心念一动,忙问道:“老人家,你现在有退休金或社保金拿吗?”
“有”,老人平静地答道:“我们农村里社保金每人每月有100多元”。
听得我倒吸了一口冷气,我这个砸碎了铁饭碗的后来交自助养老保险15年的人,怎么不济也还有着每月一千多,而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,才每月一百多块钱怎么活?
我忙再问道:“那您还有别的生活来源吗?”
“有”,老人再道:“种田,一年还能收入七八千!”
“你这么大岁数了还要种田,种不动了怎么办?”
“是的,等实在种不动了,就靠女儿了。”“你女儿?”
“对,就是在泰州的女儿,这次是外孙结婚,我特地赶来的,这包里全是板栗,山里树上长的,带给他们吃。”
这回轮到我苦笑了,可我笑不出来。我瞬间明白了老人为什么要坐硬座,为什么要吃得那么简单,为什么要提着沉甸甸的行李!(写到这儿,我已是满脸泪花……)
再后我又知道,老人还有一个94岁的父亲在常德乡下老家,独生女儿是为了生计来江苏泰州打工安下了家,远远照顾不了相隔两地的两代老人……
列车终于是快到泰州站了,老人端起那包连车一起的沉甸甸的板栗包,竟然十分有力地、一步一瘸地送到了车厢门口,又转回来用双手套上了装满衣物的双肩包,拿上他那个硕大的塑料水杯,扬起手跟我们打过招呼下车了。匆忙中,我没有来得及记下他的联系方式,更没有拍下一张照片,仅记得他是去泰州华港的。但老人的形象,却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。
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!”我体验着2300年前的屈子,在汨罗江边的这声叹息!
“退而甘食其土之有,以尽吾齿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;其余,则熙熙而乐。”我体验着1215年前柳河东的那句“余闻而愈悲”及“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。”安贫乐道,能忍自安,中国的老百姓实在是太好了。我也不禁一声叹息!
我更感慨李克强总理那段话语:“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,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,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,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,现在又碰到疫情,疫情过后民生为要。怎么样保障那些困难群众和受疫情影响新的困难群众的基本民生,我们应该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,我们采取的纾困政策有相当一部分就是用于保障基本民生的。”
但愿,我的文字,能客观反映一下当今的部分社会现实。但愿,我们的明天,会消灭更多的贫富差距,变得越来越美好!
(2020年10月4日拟稿于故乡如皋)
【一安编后语】秦亮宗亲一次偶然的旅途经历,折射出当下城乡差距、贫富悬殊、空巢老人、人口老龄化等诸多社会问题。扼制两极分化,实现共同富裕,如何让经济发展成果全民共享,而不是只有少数人享有,为政者不得不认真考虑并解决。一些人刚达温饱,而有人一个月生活费高达数万。有很多人还买不起房子,有人却拥有上千万、上亿元的房产。“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”。为什么要爱国爱家,只因作为单个的人太渺小,势单力薄,独木难支,希望能从家与国里获得温暖、庇护,国与家都应是每一个人的依靠和后盾。所谓家国情怀,就是公正、平等地对待其成员,尊重各自的权利,履行好自己的职责,有福共享,有难同当,保护弱小,扬善除恶。“身多疾病思田里,邑有流亡愧俸钱。”“衙斋卧听萧萧竹,疑是民间疾苦声。”有着无产阶级先进思想及共产主义觉悟的官员,其思想境界应该不比封建社会官吏低。但愿通过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九千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能把好思想之舵、筑牢道德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、铸就信仰之魂,立德修身齐家,治国安邦为民。若如是,国家甚幸,人民甚幸!
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:列车偶遇常德老人 | 汇惠万家